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健康知识

游泳消暑,警惕“泳池病”

发布时间: 2023-08-04     信息来源:市卫生健康委 浏览量统计:
保护视力色: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(默认色)  
打印 分享到 :

夏日炎炎,许多人都期待在泳池中畅快游泳。然而,多地陆续报道了小朋友在游泳课或玩水后生病事件,在面对这些疾病时,我们如何做到预防“泳池病”,以确保在游泳时保持健康呢?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简单但重要的预防措施,帮助您在泳池中安全地游泳。


01什么是“泳池病”?

所谓“泳池病”,通常指暴露于受到污染的泳池水后发生的一类可波及多系统的疾病,主要包括游泳后的“中耳炎”、“急性结膜炎”“皮炎”、“咽结膜热”等病症。主要是因泳池水受到病原体污染,如真菌、沙眼衣原体、腺病毒等,近年来腺病毒污染所致感染发生较多。

腺病毒(HAdV)是一种无包膜,直径70~90nm的线性双链DNA分子病毒[1]。其分为A~G7个亚属,不同亚属可造成不同器官和系统的损伤,B、C和E亚属通常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,D亚属主要引起眼部感染,可发展成结膜炎或角膜炎,而A、F和G亚属与消化道感染相关[2-3]。由此可知腺病毒主要通过飞沫、粪口途径及接触污染物传播。

02“泳池病”是怎样传播的呢?

主要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泳池水传播为主,接触被污染的池水,病原体通过体表破损皮肤,口腔、鼻腔、眼粘膜侵入机体,导致感染。

在游泳池环境中,患有脚癣、体癣等真菌感染、脓疱疮等皮肤细菌感染的人以及携带腺病毒的人员,均可将病原体排出,污染池水,其他人员在受污染的池水中游泳时,有可能感染病原体,导致相应的疾病。


当泳池水消毒不合格时,泳池水就成了真菌、沙眼衣原体、腺病毒等病原体的温床,人们游泳时难免吞进少许池水,初学者和儿童吞进的池水会更多,继而引发消化系统疾病。

游泳场馆中受到污染的毛巾等物品也会成为媒介,继而感染人们引发“急性结膜炎”等眼部疾病;

当被污染的水停留在耳内会使耳屎软化,使耳朵堵塞、流脓等,引发外耳道和中耳炎症,如化脓性中耳炎、急性中耳炎、急性外耳道炎等,严重的还会引起鼓膜穿孔等。而儿童由于缺乏经验,再加上咽鼓管位置比成人更接近水平,吞进池水后细菌很容易经咽鼓管进入耳内,更易引起中耳炎。


03什么情况该就医呢?

游泳后出现身体不适时,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

04如何预防“泳池病”呢?

对游泳馆、学校泳池及相关游泳经营性场所我们提出如下建议

l定期对泳池水、公用毛巾、拖鞋等进行清洁消毒,要确保使用合适且适量的消毒剂,如氯或臭氧,采用臭氧、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消毒时,还应辅助氯消毒。游泳池水(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)应保持游离余氯浓度为0.3~0.5毫克/升[4]。

l定期检测水质:适当的pH值对于泳池水的清洁至关重要。理想的pH值范围在7.2-7.8之间。如果pH值偏高或偏低,就会影响消毒剂的效果,并增加泳池病的风险。

对个人我们提出如下建议:

个人在出现身体不适时,建议不要到公共泳池活动。

l保持个人卫生:在进入泳池之前,务必洗净身体并清洗泳衣。此举可减少潜在的细菌和病毒的传播。同时,在游泳结束后,用淋浴水冲洗全身,并彻底清洗泳衣,以防止细菌滋生。

l在误饮泳池水后及时用清水漱口:泳池水并不适合饮用,因为其中可能含有化学物质和细菌。如果不小心吞下泳池水,可能会引起胃肠道问题。因此,当误饮泳池水后,要及时将其吐出并用清水漱口,有腹痛,腹泻等胃肠炎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就医。

l眼镜和泳帽的使用:佩戴泳镜可以有效地保护眼睛免受泳池水中的化学物质刺激。而戴上泳帽则能减少头发进入水中,降低污染的风险。

通过遵守这些简单的预防措施,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上泳池病的风险,同时享受安全和健康的游泳乐趣。让我们一起努力,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!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上一条:
下一条: